欢迎您进入,江苏康缘集团!

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首页 >  康缘新闻 >  媒体视角

登革热阻击战打响

2014-11-13 分享

  http://www.yybnet.com/site1/zgyyb/html/2014-11/11/content_132575.htm 

  

  (中国医药报胡芳)在登革热和埃博拉分别在国内外肆虐之时,10月29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承办的“从共识走向实践——登革热中医药应对实录及埃博拉防控论坛”在京举行。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广东省抗登革热实践证实,中医药在形势严峻的登革热阻击战中再显身手,获得较好疗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我国仅史书记载就有上百次大型瘟疫流行经历,整个中医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医药同传染病、急性病斗争的历史。当下,从SARS到甲流,到手足口病,再到登革热,中医药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张伯礼认为,在对抗埃博拉的过程中,中医药应该有所作为。


  中医药再度出手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公开资料表明,今年登革热病例数比去年同期上升4倍以上,其中广东是重灾区,截至10月24日病例数已突破4万例。

  

  专家指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对于疫情,目前全球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二版)》,目前对登革热患者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所谓对症治疗,即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补液及镇静止痛。为了更好地抗击登革热,此版诊疗方案补充了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案。

  

  在此次论坛上,来自广东省的两家医院分别介绍了其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的经验。

  

  据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李际强介绍,9月1日至今,该院对所收治的2100多例登革热病例全部采用中医药治疗(口服中药及中成药、注射中药注射剂),其中口服中药汤药比例超过60%。该院对10月8日以前的病例进行的阶段性总结指出:“在退热时间方面,用中药者比不用中药者平均退热时间减少1.4天。”

  

  从7月份到10月27日,广州中医大附一院共筛查登革热患者6000多例,上报CDC(中国疾控中心)1300多例,住院患者549例(已出院504例),重症患者35例(已出院34例),危重症患者7例(全部出院),没有死亡病例。广州中医大附一院院长冼绍祥表示,所有病例全部采用中医药治疗措施:门诊用中药汤剂和中成药;住院病人除了对症处理外,用中药针剂和中药汤剂;危重症病人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总体来看,中医药治疗整体疗效好,退热时间短,症状消失快,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的优势。”冼绍祥强调。

  

  为了验证中药注射剂在治疗登革热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广州中医大附一院还自发启动了一项临床科学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登革热(普通型)住院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研究。该项目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由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进行统计分析。

  

  在论坛上,广州中医大附一院GCP主任杨忠奇教授详细介绍了该研究的情况:项目组按照国家卫计委《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入组临床诊断登革热(普通型)急性发热期住院患者,要求腋温≥38.5℃。目标样本量为1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按照卫计委《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进行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为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

  

  截止到2014年10月21日,该研究已完成病例入组153例。其中9例因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予以剔除;西医综合治疗组出现1例重症转化患者,退出试验。

  

  研究人员对143例合格病例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后发现,试验组的发热缓解时间为29小时,对照组为61.65小时;在观察期内,试验组痊愈率为81.69%,对照组为50.00%;颇受人关注的登革热病人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恢复正常情况,试验组的数据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通过上述病例观察,我们初步认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登革热病具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在退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杨忠奇说。

  

  张伯礼也表示,希望中药治疗登革热的有效方法能够得到规范和推广,使患者受益。

  

  注射剂备受关注

  在论坛上,“应当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在治疗突发新发传染病中的作用”也成为众多参会专家的观点。

  

  事实上,自从1941年我国第一支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在太行山上面世以来,中药注射剂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业内外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质疑也未曾停息。

  

  杨忠奇认为,应当客观地看待中药注射剂。由于缺乏规范的临床试验以及过于宽泛的适应症等,我国较早批准的一批中药注射剂在使用时的确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事件。但这并不等于国家新批的中药注射剂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要针对每个品种来评价,不能用某个品种代替整个品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也表示,中药注射剂对于急症、热毒性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针对无法吞咽的重症患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张燕萍呼吁在对症、适用、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情形下,加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重症中的使用。

  

  张伯礼表示,随着中药注射剂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中药注射剂质量大大提高,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更加严格,再加上合理使用水平提高,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中药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的特点,较好地发挥了治疗急危重症的作用。在非典、甲流、手足口病等治疗方面,中药注射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热毒宁治疗登革热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中药注射剂在防治重大传染病方面可发挥出独特作用。

  

  资料显示,2005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大幅提高了中药注射剂审批门槛;2009年,我国药监部门启动了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求企业全面开展生产及质量控制环节的风险排查,控制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689”原则——中药注射剂在成分不能完全明确的情况下,至少要了解其中60%的成分;在这60%的成分中,至少要知道80%的有效成分;在有效成分中,90%要可控。在3年的专项行动中,全国共有742个批准文号的产品停产,近百家企业退出该类产品市场。而热毒宁注射液作为2005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后获批的首个中药注射剂,其化学结构明确成分超过75%,可测成分超过85%,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和体内外实验验证,基本明确了其抗病毒和抗炎活性成分和机制。2012年开展的3万例热毒宁注射液真实世界临床安全性试验研究显示,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0.067%。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东西,我们必须继承并加以发扬。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药注射剂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潜力,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其质量和安全性,使其在危重症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张伯礼强调。